![]() ![]() 大会盛况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主办,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微生态医疗专业委员会承办,广东量子高科微生态医疗有限公司策划执行,广州市医疗行业协会、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威尔医生集团、珍爱医助、医学猫和广东医谷等10余家企业联合协办,由合肥中科艾迪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赛业(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塔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赞助,来自全国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关心和关注肠道菌群检测和菌群移植议题的社会各界人士近300人参加。 ![]() 毛 华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 会议早上9点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功能会议厅准时开始,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消化内科毛华主任进行主持,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消化内科首席专家何兴祥教授和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张建浩副秘书分别进行开场致辞。 ![]() 何兴祥 教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党委书记、消化内科首席专家 何兴祥教授致辞中指出:此次,广药大附属一院与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联合主办“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专题会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专业学术交流会议,不仅能与致力于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也能让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这一议题广而告之,让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走进大众视野,对推动这一疗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数以百计的相关研究都相继证实肠道菌群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技术在治疗消化系统等疾病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肠道菌群相关研究依然任重道远,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临床、基础研究人员加入,推动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的发展。 ![]() 张建浩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副秘书长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张建浩代表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微生态医疗专业委员会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张建浩秘书长致辞中指出:专委会作为中国第一个微生态医疗领域的专委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微生态行业的相关工作。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肠道菌群移植领域走在全国前沿。此次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主办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专题会议,是珠联璧合的盛事,也是难得的机会。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部分): 李孟鸿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毛 华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 吴礼浩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 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教授 吴保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方海明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副教授 方柏山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黄越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 郭家伟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 林子洪 广东威尔医院 联合医生集团 创始人 刘 攀 松禾资本投资总监、博士 胡 洋 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医疗健康行业群组 首席行业专家、博士 王育鹏 合肥中科艾迪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俞晓峰 赛业模式生物 高级副总裁、高级科学家 吴晓春 广州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曾宪维 量子高科微生态医疗有限公司 董事长 魏远安 量子生物微生态研究院院长、量子生物集团首席科学家 陈 洋 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员等。 ![]() ![]() 会议现场 专家学者主题演讲,别开生面的圆桌会议(上午分会场) 在上午会场,围绕“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孟鸿先生分享《肠道菌群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何兴祥教授分享《广药附一院FMT的临床应用》,围绕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方海明主任分享《粪菌移植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三位专家深入浅出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各位观众的阵阵掌声。 ![]() 李孟鸿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肠道菌群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 何兴祥 教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党委书记、消化内科首席专家 《广药附一院FMT的临床应用》 早上分设两个圆桌,围绕会议,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肠道微生态基因检测新局面分析、微生态检测的方法及途径等)”和“产业发展和投资领域”两个主题,对话嘉宾展开对话,进行深入地探讨。 ![]() (左一:毛 华,左二:吴保平,左三:魏远安,中间:何兴祥,右一:方柏山,右二:郭家伟,右三:李孟鸿) 出席第一场圆桌会议的嘉宾,分别是毛 华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圆桌主持)、何兴祥 教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消化内科首席专家、李孟鸿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吴保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郭家伟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方柏山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魏远安 量子生物微生态研究院院长、量子生物集团首席科学家。本次圆桌会议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从专业技术知识角度出发展开热烈的讨论,并与现场观众亲切互动。 ![]() 方海明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副教授 《粪菌移植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 (左一:林子洪,左二:方海明,左三:吴礼浩,右一:刘 攀,右二:胡 洋,右三:王育鹏) 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技术实现产业化,成为惠及普通民众的新治疗方案,除了技术本身的推动力量,还离不开资本的共同努力。 出席第二场圆桌会议的嘉宾,分别是林子洪 广东威尔医院 联合医生集团 创始人(圆桌主持)、方海明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副教授、吴礼浩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王育鹏 合肥中科艾迪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胡 洋 广发证券投资银行部医疗健康行业群组 首席行业专家、博士、刘 攀 松禾资本投资总监、博士。对话嘉宾就如何通过“专业技术+资本融合”来促进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的技术发展并实现产业化各抒己见,给现场观众贡献了精彩的知识课堂。 ![]() (左一:张建浩,左二:赛业生物 俞晓峰,左三:尤德生物代表,右一:毛 华,右二:曾宪维,右三:艾迪尔生物代表) 经过三小时学术的探讨后,根据流程安排进入对本次活动的赞助商进行颁发会员牌匾,授予合肥中科艾迪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委会常务委员单位,授予赛业(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委会会员单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毛华主任、量子生物总裁曾宪维先生、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张建浩先生为“新成员”授牌,并和企业代表进行合影留念。 ![]() 中午与会嘉宾合照 (左一:张建浩,左二:俞晓峰,左三:吴礼浩,左四:魏远安,左五:方柏山,左六:吴保平,左七:何兴祥,右七:李孟鸿,右六:毛华,右五:曾宪维,右四:方海明,右三:郭家伟,右二:黄越前,右一:林子洪) ![]() 吴礼浩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 专家学者主题演讲,延续上午热情(下午分会场) 在下午会场,围绕“肠道检测与健康管理”议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方柏山先生分享《体外培养人肠道菌群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和自闭症》;赛业模式生物高级副总裁、高级科学家俞晓峰博士分享《无菌鼠在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教授分享《肠道菌群诊断和评估疾病风险的区域化特征研究》;广州市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春先生分享《厌氧微需氧菌培养的工具——Anoxomat MarkⅢ》;量子高科微生态医学研究院长助理苏丽丽女士分享《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五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主题演讲。 ![]() 方柏山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体外培养人肠道菌群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和自闭症》 ![]() 俞晓峰 赛业模式生物 高级副总裁、高级科学家 《无菌鼠在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 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教授 《肠道菌群诊断和评估疾病风险的区域化特征研究》 ![]() 吴晓春 广州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厌氧微需氧菌培养的工具——Anoxomat MarkⅢ》 ![]() 苏丽丽 量子高科微生态医学研究院长助理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 (左一:周宏伟,左二:曾宪维,左三:俞晓峰,右一:吴晓春,右二:陈 洋,右三:黄越前) 出席下午圆桌会议的嘉宾,分别是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教授(圆桌主持)、黄越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俞晓峰 赛业模式生物 高级副总裁、高级科学家、吴晓春 广州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曾宪维 量子高科微生态医疗有限公司 董事和陈 洋 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员。围绕“菌群检测和移植临床与应用”相关议题,对话嘉宾滔滔不绝,分享各家见解,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消化内科首席专家何兴祥 教授等参会嘉宾参与互动。 会上不仅分享专业领域知识,也从科研领域与企业方面出发,与到场的各位观众一同探讨。在未来,医疗工作者、企事业单位、个人,在这一专业领域能做出那些努力?在临床和应用方向上,技术又将如何跨过种种困难、规避风险,使其切实地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与肠道菌群移植相关的伦理及安全性更是成为现场嘉宾和观众高度关心的问题。肠道菌群被视为“被人遗忘的器官”,那么在操作层面上,是否需要遵循器官移植的相关内容?它的安全性应该如何来保证? 近期,美国FDA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警告提醒:两名患者接受了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后出现死亡。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也让业内人重新来审视肠道菌群移植的安全性问题。但是美国FDA并没有终止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这个项目。近年来,肠道微生物菌群移植替代抗生素治疗在某些疾病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肠道菌群移植是一项零风险的治疗手段。在互动环节,何兴祥教授以广药大附一院微生态治疗中心的建设经验为例,就目前粪菌移植的供体筛选及日常管理,菌液制备的质量控制,粪菌移植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同对话嘉宾一起热烈讨论,解答了让观众迷惑的众多问题。 ![]() (左一:俞晓峰,左二:吴礼浩,左三:张建浩,右一:何兴祥,右二:李孟鸿,右三:曾宪维) 结语:期待下次再相聚 本次大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到场的各位专家学者就“肠道菌群检测与菌群移植”这一议题做了广泛且深入的交流和分享,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技术盛宴。会后,到场的各位观众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 自从2018年11月10日,首届中国微生态医疗创新论坛在广州召开以来,专委会一直致力于深耕微生态领域,为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科研单位以及关心和关注微生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服务以及推动国内外微生态行业的发展和壮大。未来,专委会将继续主办微生态医疗创新论坛等行业顶级盛会、推动微生态医疗技术产业化创新发展。 期待下次再会! ![]()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微生态专委会 供稿/图)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州德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活网】
( 粤ICP备16109234号 )
GMT+8, 2019-12-9 02:05 , Processed in 0.12264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